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哪里 是教师还是学生?

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哪里 是教师还是学生?

济南网视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哪里?是教师还是学生?是授课还是学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习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何种的育人理念和怎样的教育思想的问题。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就是教师,而现代教育理论史上,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场革命,其意义不啻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地心说”转向“日心说”。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所倡导的“从做中学”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所强调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教育理念迈入了一个“关注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时代。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但是这种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却并非易事。在最近的一次听课中我就深有体会。

这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化学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验演示的是铁与盐酸的反应,学生应该看到的反应现象是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的溶液。但由于时值冬季气温较低,反应速度较慢,因此生成的氯化亚铁的量相对较少,观察起来淡绿色并不明显,几乎看不出变化。对此,教师特意做了准备,拿出前一天做好的实验让同学们观察,果然是很明显的淡绿色的溶液。尽管如此,当老师现场做完实验问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时,站起来的第一个同学竟回答看到的是白色溶液。显然这个答案不是教师想听到的,可以看出老师很不满意,随即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浅绿色,对这个答案教师显然是满意的,立刻提出表扬:“很好!”于是,教师就接着按照早已备好的授课方案继续讲下去……

在随后的评课中,就这一片段的教学,我专门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如果你能当场针对第一个学生认为是白色的答案,进行原因分析,说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就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了。这样既可以使那些有同样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必要的解释,又加深了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退一步说,哪怕全班就只有这一名同学有这样的不解,作为老师也有责任答疑解惑。因为学生才是我们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啊!”

其实,刚才那位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实质上的错误,只是认识的角度不同罢了。由于氯化亚铁的量太少,他看到的是无色溶液,因此回答是白色。这样把白色当成是无色的情况,是初学化学者常犯的错误。就如同人们所说的白酒,从规范的化学角度来说,就应该是无色溶液。所以当这位学生误把无色说成了白色的时候,如果这位教师能够通过追问了解一下实情,就会引导学生加深对同类问题的认识,从而有效延伸了课堂内容。

然而遗憾的是这位教师没能看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机遇点,自然也就不会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点。也许,我们的教师太追求自己教学过程的完美性了,也太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了。当听到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答案时,教师便转而问其他学生,直到听有学生的答案和自己需要的完全一致时,教师才会满意地停止提问。我想,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教师没有将学生的认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没有将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总而言之归于一点,就是没有将学生作为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点。

在听课过程中,我还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有个习惯,每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一个习题时,教师总是请做对的同学举手。一般来讲,例题翻版式的练习题,做对的学生会很多。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每次大概都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举了手。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总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继续讲课。而对此我倒是觉得,教师不妨多请不会做的同学举一下手,并且进一步了解一下他们不会做的原因。我觉得这样教师的教学才真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效果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的过程常常变化莫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教师在备课时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在实际授课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当我们一味强调教学的规范性时,当我们的教师习惯在教学中按照早已制定好的教案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时,教学的中心事实上也就偏离了学生,教学的主线就仅掌握在了教师手里。这时的教师常常表现出不希望学生对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进行干预,一旦学生的想法和教师的思路不一致,教师总是想法设法去制止学生的思路,纠正学生的想法,而不是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强势地位,使得课堂教学依然延续着过去的老路,新课改这个新瓶总是装着老教法的旧酒。

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中心转向学生,关键问题还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教育意识的转变,在于教师是否把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反应上。关心学生的听课表情,关注学生的“异样”回答,关爱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将会使我们的教师变得更加细心、更加专心、更加耐心,进而促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动地引领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匡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当倾向。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改所希冀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破口就在于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否体现在学生身上。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开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的实现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师”为“导演”。随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渐消失,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真正得到凸显,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成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必将随之大幅提升。(版权所有 转勿转载)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