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济南平阴县积极探索“联体式”配餐

济南平阴县积极探索“联体式”配餐

济南网视讯:济南平阴县积极探索“联体式”配餐,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吃上放心饭。简单地概括为“一拖三”,即在玫瑰中学设立一个可为玫瑰镇东部四所学校800余名师生烧制饭菜的大型食堂(包括中学用餐厅),附近其他三所小学只设立餐厅,每天中午准时将师生午饭配送到各小学餐厅,师生用餐后再将餐具运回玫瑰中学进行清洗、消毒。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中小学大规模教育布局调整后,很多农村孩子离家远了,中午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如何让农村学生中午吃饱吃好?这引起很多教育人士及学生家长的急切关注。在今年三月全国“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就此提出专门议案。

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产生的连锁问题?平阴县近年来做出了积极探索。平阴县教育局以该县玫瑰中学为龙头,联合周边的南石硖小学、西胡庄小学、夏沟小学,推出“联体式”配餐模式,成功突破了“吃饭难”问题的瓶颈,得到当地老百姓和各级领导的一致称赞。学生家长纷纷表示:“‘联体式配餐’让孩子吃上了营养可口的热乎饭,感谢教育局和学校领导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一、参与背景——无奈与担心并存

南石硖小学位于平阴县玫瑰镇东部,生源来自周边11个行政村,服务半径4.5公里,现有在校生180人,教师20人。由于受校舍危旧与不足的制约,再加之办学经费短缺,学校一直没有师生食堂和就餐场所。距离学校大于2.5公里的8个村的129名学生午饭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无奈之下,百十个孩子有的投亲靠友,有的用饭盒从家中带点儿饭,大部分孩子干脆就在学校附近的商店、摊点花一两块钱买点馒头、油饼、火烧,再回到教室喝点热水,这就是农村娃的一顿午饭了。这种流浪一般的午饭方式令孩子们吃不饱、吃不好,每学期的学校开放日,家长们都会质问学校为什么不能解决学生吃午饭的问题?面对家长孩子急切的眼神,学校领导、老师心急如焚,但碍于自身条件所限,学校实在是没有解决的条件与能力。

而南石硖小学只是平阴县50余所农村小学的一个缩影,其他学校学生就餐难的情况基本相同。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让学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汤”的文件精神,平阴县农村校自2011年开始为学生熬制玉米粥和鸡蛋汤,保证了学生每顿午饭能喝上热汤。可是学校仍然无法顾及和保障学生校外买饭的质量与安全,而校方也没有足够的权限去监管外卖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一旦出现学生饮食安全事故,后果势必将不堪设想。

二、模式简介——合作与创新齐飞

为解决上述问题,平阴县尝试做出了“联体式”配餐模式的探索。简单地概括为“一拖三”,即在玫瑰中学设立一个可为玫瑰镇东部四所学校800余名师生烧制饭菜的大型食堂(包括中学用餐厅),附近其他三所小学只设立餐厅,每天中午准时将师生午饭配送到各小学餐厅,师生用餐后再将餐具运回玫瑰中学进行清洗、消毒。

平阴县教育局李仲波局长多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平阴教育,尽可能地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平阴教育的和谐、高效发展。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中,玫瑰中学、南石硖小学、西胡庄小学和夏沟小学四所学校在镇教育办公室的统领下,多次调研各学校学生午饭现状,本着统筹玫瑰教育区域发展、节约办学经费、最大限度服务学生的原则,最终确定扩大玫瑰中学食堂规模、集中烧制师生午饭,其他三所学校只设餐厅、以配送形式解决师生午饭的方案,创造性地提出、运作了“联体式”配餐模式。“联体式”配餐模式有效避免了各学校在解决师生午餐工作中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单一做法,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是加强合作、营造大教育格局的结晶。

三、午餐变化——质量与安全同步

2012年2月27日,玫瑰中学与附近的三所小学正式启动“联体式”配餐模式。每生每顿午饭标准为4元,两份青菜,主食以馒头、花卷为主,汤是玉米粥和鸡蛋紫菜汤,主食和汤均不限量食用。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午饭尽量变换花样和口味,每周保证一次大包子,间周提供一次鸡腿或大肉丸。从先前午饭样式单一、温凉不定与不饱不好,到现在的花样不断、热饭热汤与吃饱吃好,已经基本实现了学生午饭的营养标准要求,保证了孩子们身体的成长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把好学生午饭的安全关,四所学校成立了学生午餐联合监查小组,不定期对承包商的原材料购进、饭菜烧制过程、饭菜配送、餐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要求和建议。重点做好学校领导每日尝餐制度和邀请家长代表尝餐制度,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多种措施保证让学生吃上安全饭、放心饭。

四、成功经验——家庭与学校共赢

怎样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和教育规律办教育,不折腾、不闹腾,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教育诉求,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老百姓觉得把孩子放在你的学校里安全,能使孩子学到知识,将来有所成就。玫瑰中学食堂实行“联体式”配餐模式之初,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并不是很认同这种做法,总认为农村孩子花4块钱吃顿饭有点贵。在陪餐试点的前三天,餐厅外的走廊里挤满了不放心的家长们,他们隔着窗户争着瞧4块钱到底能让孩子吃些什么饭。第一天,菜花炒肉,拌花生,花卷,玉米粥;第二天,西红柿炒鸡蛋,黄豆芽炒肉,馒头,大米汤;第三天,胡萝卜鸡蛋馅包子,水萝卜肉馅包子,紫菜虾米汤。第四天的时候,一个家长也看不见了。花样不断、口感舒服的饭菜让学生吃得不亦乐乎、小脸通红,孩子们一个劲说“学校的饭菜真好吃!”南石硖小学五年级学生韩孝顺一连几天都吃得撑吐了,值班教师不得不注意控制他的食量。更有个别家长亲自找到学校,让老师叮嘱学生别吃那么多了,原因是孩子们回家都去买消食片。面对这样的场景,家长们纷纷由衷地说道:即便是孩子在家里吃饭,这样营养全面的饭菜他们也很难做到。

五、破解瓶颈——学校发展再提速

除了解决孩子吃饭难的难题,“联体式”配餐模式也给基层学校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首先,成功解决了学生吃午饭难的问题,让学生吃上了热饭,喝上了热汤,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发育。消除了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好的后顾之忧,很好地改善了家校关系,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家庭沟通基础。其次,节约了大量办学经费。以南石硖小学这座200人规模的小学为例,如果建设可满足130人吃午饭的食堂和餐厅,就是不计算房屋建设投资,仅添置食堂设备和餐桌餐具,保守的计算就需10万元,这样的数字让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校望而却步。通过“联体式”配餐模式,该校仅投资不足2万就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确实是花小钱办大事。再次,有利于学生管理。目前学生午饭后可以回教室休息学习,可以去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功能室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出校园。这种因“联体式”配餐模式而衍生的半封闭的管理办法较好地消除了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隐患,不但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有利于学生午间空余时间的有效利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继玫瑰中学等四所学校尝试“联体式”配餐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后,平阴县教体局决定在全县全面推广“联体式配餐”食堂管理模式,2013年让全县农村学生都能在中午吃上安全卫生的热饭,喝上免费的热汤。

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吃上放心饭,彰显了教育公平,充分体现了平阴县积极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的效益。今后,平阴县将坚持以“为人民办好教育,替人民管好学校”为目标,按照“优化资源促均衡,城乡均衡保公平,教育公平惠民生”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均衡,以独具特色的“平阴模式”,推进县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让教育成为平阴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