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课题引领 让研究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

课题引领 让研究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

济南网视讯: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采取课题引领的方式,组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一定主题的研究课题,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遵循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原则,沿着问题研究——主题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的途径,是可以切实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体会在实施进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要让“教”和“研”分家。“教”与“研”是形影不离的伙伴,是并蒂的花朵,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有机体。“研”与“教”应该融于一体,而不是两张皮,“研”要为“教”产生效益、“教”要为“研”提供沃土。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树立起“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的意识,创造一个“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的工作环境,并在“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的状态下发展、进步。

诚然,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活动,然而,常态下的教学,长此以往会导致为重复性很强的劳动,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里,我们做教师难免产生厌倦感,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强人意。

其实,教学完全可以是这样一种景象——在实践与思考中,教师会经常产生求新求变的意识,由此,重复的教材就会演变出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和效益;同样的孩子在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总是给教师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让教师产生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如是,在此状态下的教师,就总会感到精力充沛,积极向上,了无倦怠。

因此,教师若将“教学”视为一种充满未知和变数的活动,就会将教学当成具有不可穷尽的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劳动。

当然,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有赖于教师参与和投入这项活动时的心理预期和精神状态,更有赖于“研究”这一要素的全程介入。只有研究的参与和介入,才会不断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状态、习惯,不断提升教学的品质、水平、境界,使教学始终富有生机、充满活力。

第二,研究一定是一种合作行为、集体行为。当我们教师自己能够边教学边研究了,如果加入同伴间的互助,再辅以有效的指导和引领,那么,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就时刻伴随在身边了。因此,在教师个体树立起研究意识,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强化的时候,也就为学校整体研究氛围的创设提供了条件。

教师们可以通过传统的组织,例如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也可以由情趣相投的一些人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研究组(课题组),开展有效有益的研究。学校的责任则在于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指导和帮助教师明确研究方向、规范研究过程、丰富研究手段、深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成果。学校意义上的研究要努力实现研究规模的集约化、效益的最大化,把教师组织起来,将个体研究上升为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的集体研究行为。

第三,一定要确立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针对教育、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现状,确立一定主题的研究课题,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遵循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原则,沿着问题研究——主题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的途径,以课题为引领,才可以切实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借鉴有关经验,大家可以尝试“五步研究”的阶梯式发展模式。即:

第一步:自行研究,发现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从中找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一一列举,此过程有助于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即时研究,梳理问题。通过梳理问题,教师个体或组织(课题组)要先将大量的问题进行归纳,找出共性和不同,然后分门别类,再从中剔除一般性问题,筛选出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典型问题;

第三步:主题研究,明确问题。通过组织教师针对突出问题或典型问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讨,认真评估问题的研究价值,使每个参与研究的教师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并拟定各自的研究方案;

第四步:诊断研究,展开问题。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上,尝试拟定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有组织的主题研讨和课例分析,这将切实提高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合作研究,将问题研究转化为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小专题研究;

第五步:深入研究,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指导引领作用,指导教师展开深度研究,进行假设-理论-实践-反思-实践的反复验证,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合理评价,不断调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总结问题研究的得与失,形成阶段性报告。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不断推进校本课题研究的进程,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总之,我们教师的研究一定要以“问题”为载体,贴近教学实际,贴近教师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享受研究的乐趣。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