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教育要“规律”还是要“规范”?
济南教育要“规律”还是要“规范”?
2014-05-15
www.jnmtv.cn 编辑:济南全搜索
济南网视讯:济南教育要“规律”还是要“规范”?近期连续听了几节课,其中的一节初中化学复习课给我带来了特别的思考。这节课的内容是复习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刚一上课,教师就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学案,告诉大家前面六道题是一般难度,后面四道题属于智能提升类的题目,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要完成这十道题。我浏览了一下,确实难度都很一般,没有什么偏题怪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一节课下来教师却没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中间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教学过程。
首先,三位学生被请到黑板前完成学案的前三道题,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教师则巡视课堂,这种场景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一种教学形式了。我看了看坐在我身边的学生的做题情况,发现很不理想,基本不会做,只是看着学案咬笔头。抬头看讲台上的三个学生,他们做题的速度也很慢,样子很艰难,写了擦,擦了写,勉强把题做完。面对这三道比较容易的题目,竟还如此费劲,看来这个班学生的解题水平真是不容乐观。
随后,教师开始给学生逐一讲解题步骤。在讲题过程中,她又发现黑板上学生的答题过程很不规范,有的没设项就直接答题,有的没有详细计算过程就直接写答案等诸多问题。于是,这位细心的教师就针对学生的这些错误细节,开始反复强调做题的规范,甚至按照规范解题的标准,对学生不规范的做题步骤逐项扣分。
接下来,教师就按照上述教学程序来让学生完成其它习题。刚讲完第七题时,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师只好急急忙忙地强调了一下做题中常出现的错误,就仓促下课了。
其间,我仔细看了看学生手中的学案,前六道题都属于已知反应物求生成物类题目,应该说规律性很明显。后面的四道所谓难题,是知道反应的混合物,要求算出纯度的有关计算,这也是有解题规律可循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作为单节课来说都有自己的教学主题,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该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这节课的主题显然是要引导学生复习此前学过的一般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而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显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本节课的主题,用了大量的时间来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当然,规范答题也是考试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并力争不因此失分,但在这节课中出现了明显的本末倒置,力量用偏了,直接导致了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我想,这节复习课上教师应当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学案中的题目,帮助学生总结出这类题的一般性的解题思路,做到“多题归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题规律,使学生遇到同类型题目知道如何着手,第一步该干什么、第二步该干什么……。如果教师让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规律,其后几道题的解题速度应该比前几道题要快,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遵循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解题亦是如此。如果说“规律”是本质的话,“规范”充其量只能算是形式。而这位化学教师仅仅是就题讲题,虽然前三题的步骤都讲得很清楚了,特别是解题的细节及答题的规范都用了大量的时间来作说明,但学生在其后的解题中表现得依然不理想。其实对于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在如何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规律上多下功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获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那把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万能钥匙”。尤其对于理科来说,很多题目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虽然解答形式、步骤不尽相同,但解题思路却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解题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归类,对这类题型的解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才可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从而正确地摸索解题线索,快速地提高解题能力。正所谓“题海无边,规律是岸”呀。而作为答题规范来说,其前提自然是建立在学生会解题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前提作保证,空谈解题的规范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帮学生总结出放诸四海皆适宜的普遍的规律,因为变式太多,但教师却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必须讲清楚一种解题思路或者是一个知识点的运用。学会方法,是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能迎刃而解;掌握规律,是学好功课的根本保证,不管参加何种考试,都能取得佳绩。
我们常常说课堂教学要“以学定教”。尽管这句话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大家看上去都明白,但真正做到并非易事,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脱节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许多教师没有把教育理论用于教学的实践,而是束之高阁,停留口头,这样的理论再好又有什么用处呢?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坐下来认真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他们看上去每天的确都很忙,课堂上教学,课下批作业,但成就感很少,专业成长很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所以,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把教育理论用于教学实践中,需要教育系统上上下下一起努力才能做到,缺一不可,尤其是作为基层的每一位教师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教学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说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好教会”,学生“学好学会”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