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初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初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济南网视讯:这个世界上好书很多,可以改变自己的却不多。偶遇一本好书,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初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完全是出于对书名的好奇,何谓未知的自己?何谓遇见未知的自己?决定买下它,是出于对书中目录发自内心地喜欢,每一个章节的题目都深深吸引着我,那种吸引无法抗拒,直达心灵深处。

这是一本现代人的心灵小说,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读的“现代修心书”。夜深人静,书中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浸入我的心灵,洗涤着那颗浮躁的心,指引着心灵的成长方向,不觉间内心多了些许慰籍与力量,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浮躁,不再胆怯,不再孤独,不再迷失……

作者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台大企管系毕业,担任台视记者、主播多年后,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开始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她的第一本心灵小说,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原因就在于它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深处,触动了我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我是谁?”“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带着这些困惑,让我们跟着主人公若菱,一位漂亮的都市白领,一起去经历这场心灵探寻之路。作者以若菱的婚姻危机、工作变迁为主线,以真我、小我为核心,向我们叙说了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心灵秘籍。

何谓“真我”?真我即书名中所说的未知的自己,即“爱、喜悦、和平”。“人类追求的东西,像权力、财富、健康,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 有人会说,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快乐,但是“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问题就是: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何谓喜悦和爱呢?当我们看到小婴儿时,从心底涌出的那种感觉便是喜悦和爱。

何谓“小我”?小我即我们平时意识到的自我,它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比如,当回答“我是谁”时,我们总是用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职业、我们的身份、地位等这些外在的东西来标识自己,似乎这些就可以代表我,但是为什么人在拥有了财富、权力之后,还会有一种无名的空虚和恐惧?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我离真我越来越远,而人真正的能量是来自于真我。所以人应该是向内寻找真我,获取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向外汲取物质、权力等。

如何让小我与真我相遇?这是本书的重点。主人公若菱面对婚姻、工作中出现的危机、挑战,在老人的指引下,努力看清小我的虚假,探寻真我的力量,最终与真我相遇,同时她的婚姻与工作也有了转机。随着若菱的成长,读者也陪她一同体验、一同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蜕变。

若菱总是带着负面情绪,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是自从得知了情绪模式的产生过程,她开始自省,不再去抱怨。所谓情绪模式,书中说:“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曾经的我也是常有负面情绪,喜欢抱怨,原来是我的一种情绪模式,认清了负面情绪的产生原理,我也开始改变自己,不再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当若菱发现志明有外遇、加上公司的好朋友玉梅诬陷她时,她情绪跌到低谷,愤怒、悲伤充斥着她的身体,老人的话让她顿悟。老人说:“有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地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全然经历它,这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当我们对已然发生的事情臣服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

有时候,面对生活的不公,我们都会有愤怒,伤心,但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绪。现在我终于明白,对已经发生的事,我们要接受,不要反抗,要平静地去经历它,因为一切反抗只是和自己做对,只是往伤口上撒盐而已。

若菱在公司业绩考核出来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挤了下来,她的内心非常难受。早上她上班,发现同事们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视着她,有同情、鼓励的,有幸灾乐祸的。在接下来和老板的谈话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终于得到了总经理的认可,得到了一个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到座位上,她想起了刚进办公室时同事的眼光。可是,现在的她觉得同事们的眼光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呀。

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工作生活不如意时,总觉得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会和以前不一样,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励”,有些同事“幸灾乐祸”,都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并不是事实。这样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虚构、假想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一种投射,是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作用下投射到他人身上的。

当若菱指责志明的不对时,老人让若菱做一个转念作业:把对志明的批评用三个句子表述出来,检视每个句子的真实性,“我对志明感到愤怒,因为他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改成否定句:“志明不是自我中心,他不是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我”。主语置换:“若菱很自我中心,从来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志明。”若菱突然觉得每句话都有真实性,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

是啊,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习惯性的想法,可从来不去检测这些想法的正确性。如果一个不正确的思想支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而自己浑然不知,那么我们就是自己思想的受害者。

拒绝消极的情绪模式,坦然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现实,不给自己颓丧的暗示,适时地考量自己的思维定势……“小我”就会在不经意间遇见那个可爱的“真我”。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们唯有努力向内去寻求真我,才能真正拥有喜悦和力量。

人在征途,境由心生,外面真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