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携程金融,为什么救不了携程?

携程金融,为什么救不了携程?

  如果没有今年的疫情,OTA老大携程(包括携程网和去哪儿网)很可能能够在2020年迈进“万亿GMV”俱乐部,成为首个非电商场景破万亿交易额的线上平台。

  数据显示,携程2019全年GMV为865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9%。

  但现实是,面对全球旅游业的萎靡,携程可能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时间来奠定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

  从1999年成立至今,杀出OTA混战的携程经历了21年的发展才刚刚得以触及万亿市场规模的台阶,相比于拼多多和美团这类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后浪,前浪携程的步伐难言矫健二字,需要持续赋予新动能。

  作为赋能流量平台最常见的方式,金融业务自然是被予以厚望。

  如今,大型OTA几乎均已涉及金融业务,尤其是消费贷产品:如途牛旅游的“首付出发”、驴妈妈的“小驴白条”和“小驴分期”、同程旅游的“程程白条”等,并从信用付产品到理财、保险、信用卡业务都有触及。

  其中,携程金融业务成立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产品最丰富,目前已手握虚拟银行、小贷、消费金融、保险经纪、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是OTA阵营中最大的金融玩家。

  但跳出OTA阵营来看,旅游相较于购物、生活消费类的互联网交易更低频,因此在线旅游的规模增长较慢是其天然的劣势。

  此外,与电商通过金融业务反哺主营业务不同,在线旅游通过金融业务促进整体业务增长的效果也明显要逊色不少。

  携程金融如果还只停留在在线旅游场景的舒适圈,依靠旅游消费分期或是导流类业务将难以令其摆脱目前的尴尬处境。

  携程或面临主营业务竞争威胁

  不得不承认,中国旅游行业实在很大,从业人员众多,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实根本上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携程面对的是一个看似隐含巨大机会实则十年如一日的行业。

  时至今日,中国在线旅游的渗透率尽管在逐渐增长,在2019年6.52万亿元的中国旅游业中已经渗透至16.7%,达到1.09万亿元的规模。

  但旅游本身是建立在消费者线下体验的基础之上,摆脱不了线下景点、酒店、交通出行的实体供应商及服务,这与电商颠覆传统零售行业不同。

  所以在面对疫情这类不可抗力时,旅游业实质上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疫情爆发初期,携程的股价直接跳水逾三分之一,现在其股价仍然相比年初缩水约四分之一。

  而在其2020Q2财报中,携程二季度净营收为3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4%,与一季度相比仍然下降33%;上半年净亏损近60亿元。

  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的部分业务在二季度已出现好转,携程两大核心业务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尽管同比均出现逾60%的下降,不过住宿预订业务环比已实现9%的小幅增长,而交通票务的环比值仍呈现52%的负增长。

  这或许表明,在疫情的潜在威胁下,国内的旅游消费市场正出现分化。国内异地游市场仍在继续萎缩,但本地旅游(或近郊临市)市场已开始复苏。

  这对于主攻长途旅游的携程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其最大竞争对手美团很可能已经向其住宿业务发起进攻号角。

  具体地,携程主营业务扎根商旅场景和异地消费,美团则主攻本地消费,两者在业务层面已经构成直接竞争关系。

  美团成功偷袭携程“珍珠港”

  机会的出现,往往是措不及防并且转瞬即逝。这一点,对于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创业理论的王兴来说,自然不能让机会白白逝去。

  在短途旅游需求激增的战略窗口下,基于本地生活的美团带着“酒店超级团购”的号角,向携程的酒店领域发动偷袭。

  而借助美团的号角,酒店、旅行社们也同样希望借着“团购风”尽快把库存清出去,补充现金流。实际上消费者和商家这两方的需求,也顺着美团的猛攻而点燃。

  2020年前两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31亿元,二季度该业务收入为45.44亿元,环比增长约50%。这表明美团二季度针对本地住宿类业务的进攻已收到成效。

  其实,这并不是美团第一次向携程住宿业务发起攻击,2014年,美团已经瞄准了酒店这门生意,欲通过自身高频流量的优势遏制携程。比如,美团让其地推团队接洽高校周边的酒店,通过外卖这个巨大流量业务给酒店引流,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反观携程,在疫情影响下,上半年用户大规模取消订单直接威胁其现金流,出行和酒店业务直接陷入亏损中。为此,携程给用户垫资超过10亿元,导致其今年前三个月产品费用缩减8.5个亿,市场费用压减8.4个亿。

  然而面对美团发起的偷袭策略,携程转向直播领域,发力个人IP的私域流量。

  从今年3月底开始,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梁建章以“苗王”的装扮,首次亮相微信小程序直播间,打造了以“BOSS直播”为核心的直播内容矩阵。

  截止9月底的6个月时间内,携程通过直播矩阵实现了17亿元的累计交易额,观看人数累计超过1亿人次,直播间内新用户的占比超过10%,复购2次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60%以上。

  但尽管如此,在今年动荡的酒店市场背景下,势必已有部分供应商从携程流向美团,使两者酒店住宿业务出现环比一降一增的分化。

  换句话说,在疫情掩护下,美团已成功偷袭携程“珍珠港”。

  “前浪”携程金融 vs “后浪”美团金融

  除了主营业务承压之外,携程金融业务似乎也和美团金融叫着劲儿。

  2017年8月美团成立美团金融,一个月后,携程金融也应运而生。

  目前,美团和携程在持有的金融牌照方面,也是势均力敌的存在。

  美团已拥有民营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和保理五块牌照;携程也囊获虚拟银行、小贷、消费金融、保险经纪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携程刚刚于2020年9月底,才拿下了此前一直心心念念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从而能够实现携程生态体系内的资金闭环。

  发展至今,二者金融业务都呈现多元发展,涉及理财、借贷、保险、信用卡、以及小微金融业务。

  但两者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似乎已有差距,美团凭借高频的外卖场景作为切入口,其金融业务发展很可能要比基于低频场景的携程金融更快一些。

  在信用卡业务上,今年10月份,美团的联名发卡量累计已达1000万张;而从2006年至今,携程联名信用卡发卡量为数百万张。

  在信贷业务层面,美团今年5月才上线信用支付产品“美团月付”,其规模并未公开过;而截至2019年6月底,携程金融的拳头产品“拿去花”在贷余额仅为13.44亿元。

  此外,2018年5月获得的30亿元拿去花ABS额度到2019年8月仅使用12.1亿元,剩余额度还有17.9亿元,这表明其资产入池的速度并不快。

  在小微方面,2018年美团基于其小微企业贷(生意贷)获批50亿元的ABS额度,时至2020年3月,美团生意贷已累计发放超380亿元;同样是2018年,携程先后上线“经营贷”、“驿启装”等产品,但贷款规模并未公示。

  相对而言,携程金融在保险业务上的优势会明显优于美团金融,但目前保险的网销渗透率还有限,整体上各个互金平台都还在蓄势这块业务。

  不难发现,虽然隶属于不同赛道(生活消费类和旅游类),但成立于2011年5月的美团,只经历了9年时间就足以站上与OTA大佬携程对垒的擂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频交易场景所带来的流量增持效应足以抹去携程花了21年所构建的行业护城河。

  实际上,金融业务的核心变量就是流量,平台廉价、持续、规模化的流量,将决定着这个平台的金融业务能够走多远。

  从目前的携程和美团的平台规模来看,携程有逾4亿的用户,美团的年度交易用户也有约4.6亿,两者在存量规模上不分上下。

  不过在增量上,由于美团的投资领域会更广,涉及场景也更丰富,如外卖、酒店、共享单车、网约车、买菜、电影、消遣娱乐等,都是基于本地生活类的高频使用场景,所以其新增流量的入口更为宽敞。

  而携程的场景基本都围绕旅游为核心,如景点攻略、门票、美食、向导包车、全球购,均属于低频需求,在新增流量上不占优势。

  从新、旧流量来看,美团或许更胜一筹,这也给美团金融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携程金融不甘于此,那么跳出相对熟悉的旅游场景或许是摆脱目前尴尬处境的最佳选择。

  除了携程之外,即将成为“万亿GMV”俱乐部成员的就是美团,尽管2019年其平台GMV交易额为6821亿元,但同比增长达32.3%。

  这或许意味着,美团很有可能在2021年正式突破万亿GMV大关,后浪将反超前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