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守住舌尖上的老济南 济南标志性小吃甜沫

守住舌尖上的老济南 济南标志性小吃甜沫

济南网视讯 甜沫作为济南的标志性小吃,甜沫的历史沉淀着浓浓的人情味。2012年,“甜沫唐”获选济南市第四批“非遗”名小吃,这让老唐对这项坚守了一辈子的“营生”有了一个满意的交代。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充满家乡回忆和人情味道的市井小吃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事实上,每一所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正如泉城济南,甘洌的泉水,不仅滋养着祖祖辈辈济南人,还孕育出一种充满回忆的食物:甜沫。

  百年小吃沉淀浓浓人情味

  作为济南的标志性小吃,甜沫的历史沉淀着浓浓的人情味。据传,明末清初,战乱连年,大批难民纷纷拥入济南,有一家田姓粥铺,经常舍粥赈济,因难满众求,便在粥内加入大量的菜叶和咸辣调料。灾民见煮粥的大锅内泛着白沫,便亲切地称之为“田沫”,就是田老板赈舍的粥。

  当时,有一外地来济赶考的落难书生,也来此求得此粥,食之甜美无比,心想“甜沫”果不虚传。后来书生考取功名做了官后,又专程来济再喝甜沫时,才得知“田沫”乃田姓之粥的意思。书生恍悟,于是题写“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

  关于济南“甜沫”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最能“自圆其说”:最早并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末儿”——粥做好了,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调料之类的“末儿”,一尝,味道好极了!“添末儿”就传开了。后来人们才依其谐音雅化成了“甜沫”。

  “甜沫唐”成了济南“甜沫王”

  百年的时间,老济南人习惯于在甜沫商贩的叫卖声中醒来,并伴着甜沫的浓香开始每一日的生活。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甜沫是济南最常见的早餐,每天清晨大街小巷总有甜沫摊点。然而,在众多做甜沫的人中,能坚守住传统,做成特色,就要数“甜沫唐”了。

  “你要是喝了甜沫唐,长寿美容多健康;你要是喝了甜沫唐,千万别忘了咱爹娘。”这是曾响彻在泉城联四路北头的一段精彩的叫卖。而“甜沫唐”则是一家店铺,店主名为唐林贵。

  50多岁的老唐很会揣摩食客的心理,加上他的甜沫物美价廉,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每逢周末,慕名来此喝甜沫的市民能排上30多人的长队。很多人都说,“甜沫唐”就是济南的“甜沫王”。

  据老唐介绍,他的岳父曾是一位做五香甜沫的高人。1981年,老唐给岳父鼓劲,用300块钱和祖传配方开了一个甜沫作坊,因用料精、味道好,吸引了众多街坊邻居来品尝。后来岳父年事渐高,唐林贵便继承下来,和妻子一起经营,并将甜沫铺改名为“甜沫唐”。这个粥铺最初在茂新街,后因拆迁多方周转后搬到了联四路。后又经历了几次拆迁,如今的甜沫唐“悄然”在按察司街6号楼安了家。令人倍感珍贵的是,虽几易店面,却味道依旧。

  “保持老味儿是甜沫唐的秘诀。”老唐告诉记者,曾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对他家的甜沫上了瘾,他神秘地问老唐:“你里面是不是有‘这个’?要不怎么能上瘾呢?”说着比划了个“大烟壳”的手势。老唐哈哈大笑,忙解释道:“我们是经过检疫站检验过的,绝对不掺假、不使坏……”从那以后,大爷天天骑着自行车来品尝甜沫。

  守住舌尖上的“济南老味儿”

  2012年,“甜沫唐”获选济南市第四批“非遗”名小吃,这让老唐对这项坚守了一辈子的“营生”有了一个满意的交代。他告诉记者,饮食行业是最“接地气”的行业之一,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一旦做了这一行,“一头是口味,一头是汗水”,确实不容易。老唐说:“就是辛苦俩字,夏天早上要3点多起床,冬天稍晚一点也得4点半。”

  甜沫的做法看上去很简单,想要做出好的味道却很难。除主料小米外,光是辅料就有花生米、粉条、豇豆、五香豆腐干、菠菜等多种食材。“小米要磨成水糊,花生米、豇豆煮熟,捞出后控净水;菠菜洗净后,撕成大片,五香豆腐干切成薄片;粉条用水发好。这是最基本的准备工作。”老唐说。

  老唐打甜沫的手法很传统,没有想象中的“刀光剑影”,却蕴含多年的经验与心得:锅内放花生油烧到七成熟,连油倒进碗内。大锅内放水,烧沸后放入八角等五香料、精盐,稍煮后,放五香豆腐干、菠菜、粉条,水沸后立即倒入小米糊,边倒边搅,加盖煮约20分钟,开锅后,把炸好的油倒入锅内,加入熟花生米、豇豆,用勺搅动,炉火熄灭,即成甜沫。“每打一锅甜沫,汗就浸透一身衣服。”或许,辛苦而平淡的劳作,才是这种小吃的美味秘诀吧。

  “穷人”出身的老唐懂得经营,不怕吃苦,他的铺子红红火火,每天一开门,排队的车辆都停到了大马路上。

  长年的辛苦劳作,老唐两次犯了心脏病,做过大手术后,就彻底把店铺交给了儿子唐松涛经营。如何守住这项文化遗产?小唐有自己的打算:“父亲为我铺好了路,我就要干好它,我准备将‘甜沫唐’杀到芙蓉街上去,一步步走到泉城路,干出济南的特色,永远保持个老味儿。”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