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从地下到地上:贾樟柯们的电影节革命

从地下到地上:贾樟柯们的电影节革命

  从地下到地上:贾樟柯们的电影节革命

  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这个春天,随着“地下导演”贾樟柯的《世界》公映与王小帅的《青红》正式通过审查,在走过第100个年头的时候,中国电影因为“第六代”的集体出击,呈现出复苏的气息。

  此时,贾樟柯已经潜伏“地下”8年——若不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频频亮相,他也许将继续潜伏下去。

  1994年5月,贾樟柯靠为一家广告公司拍广告资料搞到了第一笔钱。5月26日,贾樟柯生平第一部作品诞生。拍摄时间只有一天,地点在天安门广场,影片名为《有一天,在北京》。1994年底,贾樟柯又找到一笔钱,这次他想拍部故事片,献给1995年的世界电影百年。那就是为贾樟柯打开了电影之门的短片《小山回家》。

  1996年12月,被同学冷落很久的《小山回家》奇迹般地在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上获得剧情组大奖,并参展第2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听到消息的那一刻,贾樟柯终于明白自己要坚持的风格:“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关心真正的世俗生活……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

  1997年3月,距离毕业还有4个月,贾樟柯找到了一笔钱——20万。这笔钱促成了贾樟柯第一部真正胶片电影《小武》的诞生。

  《小武》为贾樟柯赢得了无数的世界赞誉和大奖。法国《电影手册》评论说,《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

  跟他同时,一批导演致力于地下电影,形成了自己的电影生态群落。从拍出《东宫西宫》《北京杂种》的张元、《十七岁的单车》的导演王小帅、《颐和园》的导演娄烨,到《头发乱了》的管虎、《长大成.人》的路学长,虽然导演们有各种艰辛与苦衷,地下电影倒是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国际影坛也创出了字号。

  后来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官方雄心勃勃的电影GDP战略,以及各方热钱的涌入,造成了强大的人才需求,再加上官方有意抛出橄榄枝,地下导演也表示了适当的回应,于是第六代导演先后告别地下。当然,有的属于“刑满释放”,比如娄烨。

  对那些导演们来说,“地下”并不是个好词,这意味着一部电影无法拿到电影局批文,没有机会走进电影院和观众见面,要缺席各官方电影节,无法成为张艺谋陈凯歌那样呼风唤雨的导演,影片只能拍给西方观众看。对于年轻的导演来说,这当然很令人愤懑。走入地上,堂堂正正地和观众见面,而不是通过盗版碟,成了贾樟柯等导演的一个梦。国际电影节,无疑成为其中一条最快捷的路径。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