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星空下的人类——与科学文明有关的随想

星空下的人类——与科学文明有关的随想


  从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苹果那一天开始,你们就要走在路上,终生为真理奋斗不休,愈行愈高,直到群星在你们脚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687年,在乡下躲避黑死病的牛顿被苹果砸到了脑袋,几年后,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横空出世,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1909年,金箔在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下,展示出原子的内部结构,带我们进入微观世界。1919年,玻尔在哥本哈根集结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在这里播种萌发,1990年,哈勃望远镜被送入地球轨道,给我们带来几千光年外的璀璨银河。

  科学,它连起了世界,点亮了黑夜,它把君主拉下了王庭,把死神逼回了冥府。它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命。也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科学史:来自非洲的克罗马农人用石器与骨器在一万年中杀光了欧洲的尼安德特土著,火药推进的铅丸打穿了骑士阶层的厚重铠甲,蒸汽机创造的新贵族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配备了指南针与六分仪的大航海使美拉澳非几大洲的人类大难临头,几千枚洲际核武的蓄势待发使整个世界在恐惧中度过了几十年的和平,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个人的一小步”使齐奥尔科夫斯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呆在摇篮里”的预言成为现实,互联网使权力与体制最后的欺诈和控制无所遁形。

  朝闻道,夕死可矣。真理,求知的探索,千百年间,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努力,甚至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1955年4月18日,病床上的爱因斯坦终于停下了他勤奋的笔,几个小时前,他还在草纸上演算着他最后的公式——物理学“大统一理论”,或许这一理论的超前远远超出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爱因斯坦也只留下一串未完成的遗憾就离开了人世。时间、空间、力、场……直到今天,踏着沿着前人的足迹,我们的科学仍在探索。

  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曾有这么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镜头:一个丑陋的猿人从地上抛起作为工具的骨头,骨头在蓝色天空下旋舞,一瞬间,变换成漆黑太空里漂浮的宇航器。从原始人类到现代文明,漫长的文明史在这浓缩在镜头的一秒内完成了交接。然而,这是人类的沧海桑田,在宇宙百亿年的历史里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140亿年前,宇宙诞生于一个大爆炸的起点,46亿年前,从大爆炸的尘埃里演化出了太阳系和我们的地球,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了最原始的有机分子,20万年前,一场干旱席卷了非洲,东非的智人走出了丛林,踏上了迁徙的征程。地质学里的单位是万年,人的一生只有百年,在这亿年为单位的宇宙里,沧海一粟,显得那么渺小。在这渺小的生命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我们这生命?

  宇宙的焰火还没熄灭,时间还在流失,恒星仍在燃烧,宇宙的黑域里,新的行星仍孕育着故事和史诗。云层的深处,闪电和雷声热恋;几万米的近地轨道,空间站在静静的航行;遥远的外太空,探索者号在探索寒冷的太阳系边缘。芸芸尘世,忙碌于凡尘俗世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抬头看看星星。

  漫漫人类文明史,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我们生存,繁衍,被赋予智慧。智慧,有利于生存吗?也许正相反,它也是一条通向毁灭的捷径,拿着核武器的大国可以轻而易举的毁灭整个人类,而最顽强的病毒都是没有智慧的。智慧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美,探索世界的秘密,智慧的目的也许是让我们作为宇宙之美的见证者。必须渺小,才能感受宏大;必须脆弱,才能敬畏顽强;必须短暂,才能感受永恒;必须能思考,以感受造物设计的精妙,又不能全知,以防一切在瞬间全透明。这就是智慧生命了,做这种见证者,神不行,只能是人。

  邃古之处,谁传道之!欣赏世界,破解上帝的密码,改变世界。“上帝在掷骰子嘛”,上世纪30年代,面对量子力学困境,爱因斯坦不禁发出他的天问。量子化、不确定性、概率,薛定谔的猫……当实验结论与人的感官常识相矛盾时,我们该相信什么?常言道,“邪乎到家必有鬼”,往往一个科学问题陷入的困境,也是新的理论萌发的土壤。简洁、完美的“大统一”公式是一代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真的可以给我们世界一个统一的解释,我们可以找到它吗?又或许那仅仅是高维的理论在我们三维世界的投影。不过,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科学理论得到完善,我们感受世界的造物之美。

  星空下,坐着一群看星星的孩子。遥远的星星在向我们眨眼,沿着前人的足迹,我们还在继续前进,直到群星在我们脚下。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