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节外生枝”中“披沙拣金”

“节外生枝”中“披沙拣金”

原标题:“节外生枝”中“披沙拣金”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是对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跟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呈现“幼儿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的和谐画面。

  在一次常识课《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自由观察各种各样的水果特征,让他们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和同伴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水果,它有什么特征。这时,突然听到一个孩子大声喊道:“看,那边有只小鸟!”顿时,孩子们都被那突如其来的喊声吸引了过去。原来有只颜色很漂亮的小鸟在窗边停留,孩子们的注意力落到了这个“不速之客”身上,顿时班里本应有的探索交流声,变成了叽叽喳喳的欢呼声。看到孩子们都看着那只小鸟,已经忘记我的活动,怎么办?是将活动进行到底,还是利用这个意外的活动教育资源?但是,潜意识里我决定了要把预设的活动上完。于是我用响亮的声音要求孩子们要听老师说的话,表扬了刚才认真观察水果的幼儿,鼓励小朋友说说喜欢什么水果有什么特征,并做着举手的姿势,但仍无济于事。“老师,小鸟为什么会来我们教室呀?”“小鸟有没有家?”……孩子们乐着,关注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小鸟身上。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抓住这个重要的教育资源,顺着他们的话题提问,“咦,那小鸟为什么会来我们教室?”顿时,嘈杂的声音,马上停下来。接着,“哈哈,它闻到了我们的水果味了”“小鸟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了”……孩子们的自由回答表现是之前未有过的热烈。我又用“小鸟会喜欢吃什么水果呢?”让幼儿围绕着小鸟能吃、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等问题探索各种各样水果的特征,让幼儿尝试拿水果请小鸟吃……不同的是,这次以结伴的方式展开的探索活动,幼儿兴趣盎然,借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引导其学习反而效果更佳。

  这样的“意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经常出现,甚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组织活动时,教师经常跟着教案走,即使幼儿“不走”,教师也会想方设法让他们跟着“走”。当幼儿所关注的与教师预设的计划不相符时,总是想把幼儿的注意力“召回”。现代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是有机渗透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把握教育契机,披沙拣金,及时引导,有效理答,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探究,助其一臂之力。

  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新《纲要》《指南》等更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是充分体现幼儿学习主体作用的理念。好奇心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能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就能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能使教学课堂焕发精彩的生命活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因这些“节外生枝”“不速之客”变得更加生动。

  让“节外生枝”变成“意外之喜”“点睛之笔”,让教育产生在无时无刻和无声无息,让幼儿享受属于幼儿期的独特生活,体验童年成长的快乐。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