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江西赣州的“两山”实践样本:小山城如何融入大市场?

江西赣州的“两山”实践样本:小山城如何融入大市场?

中富网快讯:

原标题:江西赣州的“两山”实践样本:小山城如何融入大市场?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梅关国家森林公园丫山景区,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高达92.6%的森林覆盖率和多样的旅游产品,让这里成为赣粤地区生态旅游的“热土”。

  “方圆200公里范围内过来的游客大多是一日游,200公里外的基本上是度假游,而度假游效益更好。”7月30日,丫山景区总经理韩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他介绍,今年初,丫山景区旅游受到疫情影响,游客量下滑。但从“五一”节开始,游客量快速增长,特别是7月中旬放开跨省游之后,到目前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疫情期间,景区的基础设施依然在建设,说明投资方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在玻璃栈道、A哆乡村活动中心、花海民宿、农商街等景点,游客人数不少,沿街店铺生意红火。

  “大余县已开发2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46处县级森林旅游地,定位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大余县委副书记李秋平说。

  7月29日,赣州市林业局局长肖年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9年,赣州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470.12万人次,生态旅游实现总收入469.5亿元,同比增长25.73%。目前,赣州生态旅游等正加快复苏。

  “小山城”融入“大市场”

  赣州是全国首批命名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融合了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既有苏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又有绿色生态文化。

  赣州市的大余县、崇义县和上犹县都是“小山城”。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近年来江西省推进的生态旅游美景推广计划、森林旅游节等,让这些“小山城”融入了“大市场”。

  在丫山景区A哆乡村活动中心,57岁的村民刘小平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休息,旁边放着一担干柴。“欢迎游客过来挑一下,拍个照,这是免费的。”刘小平对记者说,这样做也是为了给景区增加人气。

  刘小平所在的大龙山村原先房屋破旧,村民们靠种地为生,曾是有名的贫困村。2007年,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近8亿元,在当地开发森林生态运动与养生项目。不拆房、不破路,大龙山村被整体改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地。

  刘小平也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身为每月拿工资的企业员工,每年的收入有3万多元。“在景区里,有什么活干什么活,没有固定的岗位。”他说。

  像刘小平这样的村民,可以从景区开发的土地流转、林地流转、建设施工、景区岗位、农家旅馆、农家餐馆、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获得收益。贫困户蔡厚榕爱唱歌,一边卖着小吃,一边拿着话筒放歌,吸引游客。农商街上的这些摊位,都是景区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们使用的。

  大余县林业局给记者提供的资料介绍,近年来,“旅游+”战略为森林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大余县已经创出了五种“旅游+”模式:

  “景区(公司)+旅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获得自主经营、土地流转、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特产销售等方面的收入;“旅游公司+贫困户”,通过扶贫补贴资金或“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入股旅游公司获得分红;“旅游协会+贫困户”,景区景点门票收入的10%补助给土地流转户;“景区(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优先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基地+贫困户”,通过创意引导、包装设计、宣传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不同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在崇义县,据中国环境科学院测定,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值达9.6万/立方厘米,其中兰溪瀑布处最高值为19万/立方厘米,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风景旅游区”。

  靠着阳岭摩天云梯、十万亩竹海、竹筏漂流等生态旅游项目,近三年来,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国内外游客1074.6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7.32亿元。

  最近,上犹县成功争取到全国仅两个、江西省唯一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项目”,总投资3.0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79亿元,用于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这一项目提升了上犹生态旅游开发的整体优势,虹吸效应和带动作用明显。天沐温泉、南湖国际垂钓基地、赏石文化城等旅游项目落地;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企业也由2015年的43家增至116家,产业集中度由18%提高到45%。

  疫情催生森林旅游新机遇

  江西是我国林业大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居全国第2位。江西省林业局信息宣传中心主任施茂寅介绍,江西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544处,为发展森林旅游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施茂寅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江西省旅游产业面临不小困难,为落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全面升温,江西省林业局已决定继续举办“2020江西森林旅游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全国推介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绿色发展的“赣南经验”。

  赣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黄敬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发生以来,赣州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929名、总数达12094名,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12094个。赣州全市现有生态护林员达11165名,涵盖17个县(市、区),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1万元补助标准。天然林、生态公益林补助及生态护林员工资通过贫困户一卡通账号发放。

  上犹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刘晓慧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发生后,当地提高了奖补标准,帮助林农(贫困户)从林业产业、工程、生态中获得长期稳定收益。比如,新造油茶林由去年的500元/亩补助标准提高到1000元/亩;低改老油茶林由去年的200元/亩补助标准提高到400元/亩;每个乡村森林公园补助标准40万元。

  “旅游业是江西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重要通道,也是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特色。”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日前对媒体说,疫情下,康养旅游、森林旅游、休闲旅游等将越来越受追捧,定制旅游、自驾游、自助游、品质游等个性化旅游方式将更受欢迎。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江西省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双双排在全国第一位。

  7月31日,江西科技学院区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石俊研究员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上表示,如何把绿色生态优势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这是江西“十四五”时期必须解答好的命题,首先要解决好创新发展和创新要素不足的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拿到的一份《大余县森林旅游工作汇报》也承认,目前,当地仍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森林康养产业还在试点阶段,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市场效应不够明显,产业投入大产出低,发展资金压力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JNQ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