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全搜索

济南全搜索

> 回归,从正确的原点再出发

回归,从正确的原点再出发

济南网视讯:我对营市东街小学历经三年的艰苦探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感到十分欣慰。我看待这个成果已经不是旁观者了,因为我自始至终同营市东街小学的校长、全体语文教师经历了一段改革历程,也经历了一段喜怒哀乐。在迷茫中,也使我看到了改革的曙光。今天的三节课,还有房校长的发言,在座的同志看了听了之后,也许感到不习惯,也许感到很另类,也许感到某些亮点,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不管另类也好,亮点也罢,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在开题之前预设的,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完整的实验阶段之后,逐步明晰、补充完善、概括提炼出来的观点和结论。比如,“简约目标 重构课堂”的提法,还有重构课堂的二十四字要求都是在改革的末尾总结提炼出来的。改革没有事先诸葛亮,只有事后诸葛亮。

我作为一位年过古稀的科研工作者,为什么对这项改革情有独钟,因为我对建国以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深切的感受和体会。“文革”当中及改革开放初期我曾在济南市的中学教过十二年语文,若干年之后,当我看到我教的弟子语文素质不高的时候,感到十分愧疚,甚至有一种负罪感。当我看到我的儿子、女儿、孙女都不喜欢语文课的时候,我作为一名整天伏案写作的家庭成员,对中国语文教学感到悲哀。我曾经关注过中国语文教学史,大体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怎样教语文的。我几十年坚持写作,我知道教语文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几种原因,使我对语文教学现状感到痛心疾首,对中国优秀语文教学传统有一种思古之幽情,对语文教学真谛的追求使我对语文教学始终怀有美好的梦想,我到营东小学介入课改的过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到这里来追求梦想。

我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怪现象曾经大惑不解。我们及我们的孩子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脉,生活在本民族的话语体系中,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我们的孩子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学本应是最顺畅最有兴趣的,为什么他们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为什么学习语文这么困难?

我觉得重要的原因是,建国以后的语文教学在种种思维的干扰之下,越来越远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真谛,陷入了丧家的不归之路。很多时候,语文教学被当做意识形态,被绑架为政治工具。还有一种多年来捆绑语文教学的绳索,那就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所谓“工具性、人文性”的划分。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许多独到的精辟见解,我唯独不赞成他对语文教学“两性”的划分。语文课本上的经典范文是文质兼美的艺术载体,不能人为地分割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字词语句是艺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不存在什么工具性。但是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按“两性”划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在“两性”之间左右摇摆,艰难取舍。现在的语文教学侧重人文教育,淡化了语文味,远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灵魂,这是语文低效的重要原因。这不能怪一线的语文教师,是多年来各路“神仙”强加给语文教学过多的功能和附加值,语文教学难承其重。

营市东街小学的这项改革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简约目标,根本目的就是把硬性追加给语文教学的不合理的功能和附加值剥离出来,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灵魂。

让丧家的语文教学回家,说起来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改革应该是不断前进,应当对中国优秀的语文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为什么迷失了方向,丧了家呢?回归,意味着回到正确的原点上,然后再前进。可悲的是,仍然有许多人在不归路上行走,拿谬误当真理。

我们在改革实验过程中,经常讨论“回归”问题。回归,往哪里回归。一是回归到语文教学的规律上来。语文教材中大量的经典范文到底是怎样写出来的?创作规律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条规律。一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二是情动而辞发;三是激情燃烧状态下的直觉思维。

第二个回归是回到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上来。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五条:一是通过朗读、诵读、唱读,对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进行整体感知;二是披文以入情,披情以入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三是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从读诗、写诗开始,这一点与现在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诗歌朗朗上口,富有律动美,蒙养教育从诵诗、背诗、写诗开始,自有它的道理。历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在童年时都能写出不错的诗歌。四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这个角度讲,孔夫子的“述而不作”是有欠缺的。五是读书、习字、对课的基本教学环节。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历来有晨读的习惯。充满结构美、线条美、律动美的汉文字是一门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习得这门艺术。对课,是中国蒙养教育的一种写作入门教育,对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经典诗文大有益处。读书、习字、对课,相互承接、相得益彰。

回归的落脚点,简约目标的着力点,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紧紧扣住这四个字。房校长在发言中反复提到了简约目标的问题,目标,减不下来,语文教学的不堪重负问题就无法解决,所有的改革无从下手。

房校长还讲到了做好“加减法”的问题。我经常对他们说:先做减法,下决心把该减的目标、内容、程序减下来。比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可以确定很多教学目标,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终确定了“以小见大”这一个教学目标。选定了这个目标,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加法”。讲完了课文之后,又拓展了一组关于“以小见大”的材料,深化了目标。

目标简约后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怎样紧扣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在这方面,营东小学也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是重构课堂。具体说,有四个重构:重构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课堂结构、重构教师话语体系。二是提炼概括了24字的基本要求:精选目标,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写作鉴赏,扣题拓展,读写结合。

探索出了重构课堂的四个重点和24个字基本要求,为教师实施新型课堂教学明确了方向、重点、路径和方法。

从营市东街小学及其他一些学校的教改实验中,我有了一些感悟,对今后语文教学的改革路径有如下想法。

总的改革思路是:要调过架子来,要彻底转轨。要从人文教育入手,摆脱繁琐的字词语句分析,从工具性、人文性相分割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彻底摆脱出来,从挖掘课文的语文因素入手,引导学生对经典范文进行整体感知,从中看门道儿: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通过反复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紧扣教学目标搞好整体规划

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表达。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搞好整体规划,或者叫“顶层设计”。一位有眼光、有长远打算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这六年书怎么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确定好长远教学目标。接下来要考虑这本书怎么教,确定好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考虑这个单元怎么教,确定好单元教学目标。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仍然一课一课地教,目标意识十分淡薄,很容易走偏方向。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搞好整体规划。比如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规划,一些学校大体是这样设计的。

1.积累:(1)识记3000-3500个字;(2)掌握2000个词汇;(3)熟练地掌握拼音;(4)会查字典。

2.阅读:(1)能够顺畅地阅读现代通俗文章,包括记叙文、散文、诗歌、微型小说,能够初步赏析。

3.表达:(1)学会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2)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3)初步掌握状物、写人的基本能力。

(二)大胆地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工作

我在各种场合讲课和指导一些中小学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时曾多次说过:基层的课程改革,只有一样东西不能动,那就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相当于课程改革中的“度量衡”,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权威标准,修改课程标准是国家行为,基层实践者不能动。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动,课程设置可以动,教材可以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流程可以动。在这方面,国家已经给学校留出了空间,给你空间,你不利用,是你的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像营市东街小学,既整合了教材,拓展了文本,还增设了积累课、仿写课,加强了听说训练。今天,孙佳佳老师执教的《小松鼠找花生》,重点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萧婷老师执教的学写儿童诗,把六年级的学习内容提到了三年级。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验证了古代蒙养教育从诵诗、写诗开始的做法在今天同样是可行的。

(三)作文教学的根本路径在于把学生引向生活,为学生创设“场景”,促进其情动而辞发

经典唐诗中,送别诗写得特别精彩。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名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名句。作者送别的人,一定非常熟悉,是知心朋友,离别的时候,最能情动而辞发,所以写得特别具有人情味。

中小学生生活圈子很小,学习负担又很重,在生活积累方面很欠缺。他们写作文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把孩子们引向生活,为他们创设情景,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一点,高密市康成路小学王香兰老师做得特别突出。她把孩子们引进生活,经常带领学生“看一看”,看了之后写作文叫“看作文”;她带领学生“种一种”“栽一栽”,种了以后写作文叫“种作文”;她带领学生“养一养”,养了之后写作文叫“养作文”;她带领学生“访一访”,访了之后写作文叫“访作文”;她带领学生“议一议”,议了之后写作文叫“赏作文”。她概括的十六字作文法:“看看、种种、养养、访访、做做、想想、悟悟、赏赏”很有创意,走出了学生作文的新途径。

(四)建议从小学高年级起开展文言文写作实验

长期以来,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是一个难点,耗时费力,效果不佳。这部分重要内容到底怎么教,做了很多探索。但是,总有很多制约的瓶颈。我曾经预想,文言文既然是我们的老祖宗写出来的,我们能不能通过读写结合,突破这个瓶颈。通过适当的海量文言文阅读,让孩子们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习作文言文的尝试,通过写掌握文言文的表达规律。在这方面,潍坊市坊子区北海双语学校的李虹霞老师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她教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都能写出简短顺畅的文言文。

(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及任何部分的内容)

责任编辑:JNQSS